首页 >  海南自贸港 >  今日文昌

南信大小伙5次“追火箭”

信息提供日期:2021-09-22 12:02:5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南信大小伙5次“追火箭”航天摄影发烧友杨昊

  9月20日下午3时,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内,所有人屏息凝神,紧盯着几公里外的201发射工位。还有几分钟,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即将搭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这里发射升空。

  人群中有个清瘦的男生,时刻注意着场内的倒计时口令,一遍遍检查手中的相机参数,确保万无一失,同时还持续关注着远在龙楼镇上伙伴们的直播情况。他是杨昊,一位航天摄影发烧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2021届毕业生,也是学校融媒体中心的骨干成员。这已经是他第五次“追火箭”了。

  1 、追火箭的梦从“嫦娥一号”开始

  “浩瀚的宇宙总是承载着人们太多的幻想,每当夜晚降临,星辰闪耀,宇宙中每一次的脉动都撩拨着我的心弦。”作为文科生,杨昊眼中的宇宙多了几分浪漫。

  提到追火箭的经历,杨昊的眼睛里闪烁着不一样的光。13年前,父亲赠予他一套《中国国家天文》,书里所描述的这颗蔚蓝星球之外的世界,打开了他的想象之门,也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书中有一张依据嫦娥一号卫星拍摄数据制作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杨昊总是能看上很久。

  2020年,杨昊在网上看到了一条“追火箭”的vlog——长征五号B遥一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视频里,观众们鼓掌欢呼、热泪盈眶,“追火箭”的发烧友们跨越山海聚集在一起,用手中设备记录下激动人心的一刻。“我才发现,原来电视机里的画面和那种震撼是可以身临其境地去体验的。我下决心,一定要亲眼去看一次火箭发射。”

  杨昊平日里爱好摄影,看到了博主们拍出来的火箭照片和视频,杨昊也心痒痒,“干脆就试着把这两个爱好结合起来,带上相机去追火箭吧!”2020年末,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想到嫦娥五号代表着我国对月探索进入新阶段,杨昊觉得“无论如何也要去一次”。

  飞机一落地,他就直接赶往文昌龙楼镇,入夜后在海边的礁石上架好机位。谈到那次追梦之旅,杨昊有点激动,“塔架打开的时候距离发射还有四五个小时,我已经开始紧张了,不停刷着手机上的最新消息,但是什么也看不进去。等到还有20分钟的时候,我紧张到只能深呼吸。”

  发射时,巨大的声波让周边整个环境都震颤起来。杨昊几乎是在颤抖中操作着相机拍摄下画面,直到火箭入云后都久久不能平静。凌晨4点半,整个海滩未眠,只为见证属于中国航天的腾飞时刻。

  2 、用镜头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航天

  杨昊说,亲眼见证火箭发射能让他如此激动,一方面是终于通过自己的方式,将摄影融入了航天梦,另一方面是看到海滩上怀着同样热爱、不同口音的男女老少,和夜幕中飘扬着的五星红旗,“这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这是中国人的航天事业,是新时代的中国航天新征程。”

  “航天代表一个国家最高精尖的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是国家强大的象征,但它又不是遥不可及的,火箭搭载的各种卫星载荷,早已以气象、导航等方式融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杨昊说,中国航天一次次创造奇迹,让他强烈地感受到国泰民安的自豪和继往开来的责任。

  第一次追梦激动人心,但由于缺乏经验,第一次的拍摄差强人意。杨昊找来许多摄影大神的作品,学习他们的参数调整、钻研拍摄时机,他还详细了解了不同火箭的发动机参数。之后,杨昊不远千里多次往返海南文昌。他还深入大漠腹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记录了长征2F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二号”、将航天员送入宇宙的壮美瞬间。不断的拍摄和钻研,几次下来,拍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追火箭的过程中,杨昊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航天摄影爱好者。他们开始想要给“追火箭”这件事赋予更大的意义。2021年4月,他们联合创立了青年航天摄影组织——SpaceLens云上天镜。作为“年轻人的航空航天泛科普自媒体”,SpaceLens已经拥有50余位航天摄影师,在发射、科普、直播、文创等方面展开创作。杨昊说,和大家联合创立SpaceLens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年轻人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次属于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通过我们的画面,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航天,热爱航天科技。”

来源:扬子晚报

分享到:

版权所有@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

主办: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

运行维护: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文昌国际航天城LOGO由深圳市网银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设计

琼ICP备2020003525号